数量比大熊猫少多了,这种自带微笑的长江江豚是什么动物?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农民日报   日期:2018-07-26 11:41:35   字体:【

    7月24日上午十点,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向媒体介绍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
    于康震介绍到本次科学考察估算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干流约为445头,洞庭湖约为110头,鄱阳湖约为457头。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其极度濒危的状况没有改变、依然严峻。
    1012头!形势依然严峻!比大熊猫还珍稀的长江江豚是怎样的动物?

    江豚指的是鼠海豚科江豚属的鲸类们。它们体长1.2~1.7米,体表灰黑色,吻部较短,额部圆润微凸,尾部扁平,没有背鳍。眼睛很小,视力也不好,跟其它鲸豚类一样靠回声定位来“视物”。

    它们很少会像某些海豚一样高高跃出水面,也基本没有跟船的习性,所以人类在水面作业时,很少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即便是看见了,多数时候也只是看到它们露出水面的脊背而已。
    江豚一般在春夏之交进行繁殖活动。作为哺乳类动物,雌性江豚会在水中妊娠哺乳,妊娠期为11~12个月,与其它的齿鲸类相似。幼仔出生后,会跟随自己母亲生活较长的一段时间。新生江豚从3个月起就要学习捕食技巧,但真正的断奶期则要等到7个月之后。水中的鱼虾及软体生物是江豚主要的食物。

    江豚在亚洲的印度洋及太平洋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沿岸海域均有分布。它们虽然名字叫江豚,但其实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淡水豚一类。
    现在一般将江豚属分为两个种,印泰江豚和窄脊江豚。前者分布于印度洋沿岸及中国香港,后者包括两个亚种:N. a. sunameri(东海亚种)分布于韩国、日本;N. a. asiaeorientalis即我们熟悉的长江江豚,它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及其大型通江湖泊中,是江豚属也是整个鼠海豚科里面唯一的淡水种群。
    长江江豚的分布区域较狭窄,仅生活于长江中下游的少数支流与湖泊,与人类的活动区域高度重叠,所以它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7月24日发布会上,于康震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到:”长江江豚极度濒危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原因主要是人类的活动的干扰,这个因素依然是威胁长江江豚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像水域污染、工程建设、航运发展、过度捕捞,还有非法采砂等等这些人类活动,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伤害长江江豚,压缩江豚的栖息地,栖息地质量下降,种群分布碎片化严重,干扰江豚的通讯交流,最终导致长江江豚意外死亡的现象频发,记得今年上半年发现了20几头长江江豚死亡。”

    这种在地球上生存了两千多万年的生物,如今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种群数量急速下降,有灭绝之虞。长江江豚的现存数量,可要比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少多了。

    虽然长江江豚如此珍稀,但是目前它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此,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马毅做出了说明。

    马毅:我们国家是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在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我部与原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名录,把长江江豚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江豚的濒危程度和保护工作的需要以及社会各界的呼声,2014年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标准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去年5月,我们长江办在上海组织了专家对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进行了专题认证。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会签国家林草局,报请国务院将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可爱的长江江豚,现在已不常见。图片:animalia-life.club

    与长江江豚活动区域高度一致的还有“长江女神”白鱀[jì]豚,它们是淡水豚总科的真·淡水豚类。2004年,一头野生白鱀豚的尸体被人们发现,在那之后它们就再没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2007年,白鱀豚被正式宣布为功能性灭绝,而人为捕捉用于科学研究的个体也已全部死亡(最后一头死亡的雄性白鱀豚名为淇淇,于2002年在武汉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去世,是全世界人工饲养条件下成活时间最长的个体)。

    在7月24日的发布会上也有记者问到了白鱀豚的问题,于康震表示非常遗憾,这次考察也并没有发现白鱀豚存在的有力证据。

    希望白鱀豚的悲剧不要重演!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4024974号-1    版权所有:休闲垂钓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凯晟通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56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