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邛[qióng]海
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泊,
是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邛海具有丰富的鱼类资源。
邛海鱼类是邛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邛海生态系统,邛海实行天然生态渔业模式。
生态渔业对丰富邛海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水质净化、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生态功能。
因此,邛海渔业不单纯是渔业生产,更事关邛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邛海现有鱼类 9 种,其中土著鱼类 6 种,外来鱼类 3 种。
3种外来鱼分别是:
翘嘴巴、沟鲶、黄辣丁
三种外来鱼类生物学习性研究
翘嘴巴
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 1871)
学名:翘嘴红鲌,
别称:翘嘴巴、翘鲌子、鲌刺、鱼翘壳、鲌鱼等,
系鲤科红鲌属的一种鱼类。体型较大,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坚厚急剧上翘,竖于口前,使口裂垂直。眼大而圆。鳞小。体背部及体侧上部灰棕色微绿,体侧下部及腹部银白色。

翘嘴巴子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水域,是闻名遐迩的“太湖三白”之一;
我国平原诸水系均产,以湖北、安徽和黑龙江省产量最多。
翘嘴红鲌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持续摄食性很强,一年四季不论是春雨炎夏还是秋闷寒冬,只要有摄食条件,它总是不停地吞食。

常见的翘嘴巴子表现形式是这个样子······



红烧也好,碳烤也罢·····
作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再加上肌肉发达,游动迅速,好歹也算是个外来物种;
不过,其肉质的味道也是不错的。
沟鲶
IctalurusPunctatus Rafinesque
学名:斑点叉尾鮰;
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
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 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
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以颌须为最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鼻须最短。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重大于0.5公斤的个体斑点消失。
具有脂鳍一个,尾鳍分叉较深,各鳍均为深灰色。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失。

产地是水质无污染、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斑点叉尾鮰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与云斑鮰同时引进的一种鮰科鱼类,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中国大部份地区养殖,现已在我国大量养殖。

作为鲶鱼,就该有作为鱼的责任·····



可剁椒亦可清蒸······
黄辣丁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1846)
学名:黄颡鱼;
为鲿科,黄颡鱼属的一种鱼类。黄颡鱼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最长,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
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
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
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
黄颡鱼的规格不同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厘米,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厘米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厘米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特别喜食蚯蚓)和小型鱼类等。

作为广大消费者喜欢的鱼类之一······



大概算是火锅店的镇店之宝吧?
外来物种,因为各种原因,
有的是主动引入,特别有针对引进的各类良种生物,一般表现为生产量和生产力的提升,提升原生态系统的各项能力;
有的为自然侵入,如各类致病病毒,有害生物;
还有的为不慎带入,但最终造成或演变为生态灾害等。
因此对外来生物应当慎重管理,区别对待。
广大游客朋友们,也应正确认识到,胡乱放生对生态平衡所造成的破坏。
邛海3种外来鱼类,对渔业生态带来了影响;
根据调查,
邛海特有的邛海鲤、邛海红鲌和西昌白鱼基本已经绝迹;
鮡科、鲿科和鮠科也已经多年没有发现了;
邛海的土著鱼类的种群优势减少十分显著。
针对此,邛泸景区管理局邀请专家进行邛海三种外来鱼类生物学及其生态安全研究;
为保护邛海渔业生态安全,呼吁大家不要擅自在邛海放生,以免误引入外来物种。
编辑|向洋
指导|郭忠 邓韵
审核|陆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