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开讲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带你了解长江生态保护那些事儿
来源:休闲垂钓协会   作者:协会秘书处   日期:2021-09-01 09:54:41   字体:【

长江是我国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水生生物的天然宝库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2021年初,长江“十年禁渔”、《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相继实施。在这样的力度的背后,是长江生态敲响了警钟。全面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修复放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首位,是今后治江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央视一套《开讲啦》节目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危起伟,为我们讲述长江当前的生态现状以及未来该如何保护长江。

长江素来被称为淡水渔业的摇篮,水产种质资源的宝库。在50年代到80年代初,长江多年年平均捕捞量达26万吨,1954年最高达近43万吨。以前长江里的鱼有多多?用危教授的话就是,“一网下去,船都承不起”。然而曾经作为我国淡水鱼类资源最丰富的流域,现在是什么状况?危教授面色沉重地说:“就是在2015年前后,我们用普通的网具在长江里,可能一天几乎打不到鱼。渔民一天出去到江上,可能连油费都搞不回来。如果再不禁捕后果不敢想象。”不仅仅是数量的减少,长江鱼类的种类情况也不容乐观。危教授在演讲中分享到,2017年~2020年的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显示,长江里400多种鱼类有大约三分之一连续4年没有找到,很多濒危物种也不见了踪迹。”

为什么长江会变成这样?危教授在演讲里直言,水生生物栖息地被沿江铺设的大理石江滩、航道等占用,让部分鱼类失去了觅食场所;过度捕捞、非法捕捞让长江里的鱼“无法喘息”,以及水污染等等这些问题,都对长江生态造成了影响。危教授说“‘十年禁渔’,是当下保护长江生态最需要做的事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监督下,希望十年以后长江能恢复她的生机。”

长江生态的不断恶化让我们失去了什么?1988年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的白鱀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如今只剩其二。白鱀豚功能性灭绝、白鲟灭绝,剩下的中华鲟和长江鲟的状况也非常不乐观。“我是研究白鲟的,到了03年以后就没得研究了。”危教授淡淡的一句话,却让所有人倍感心疼。

危教授在演讲中分享到,参加工作初期,渔民打来电话说捞上来一条死了的大鱼,当时的危教授见到白鲟的尸体以后,心里并没有想太多,只觉得这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但是直到第二次、第三次,总是有白鲟的尸体上岸,危教授逐渐感到不对劲了。2003年1月,四川省宜宾江段,一条长约3米的白鲟误入渔网被误捕。危教授赶紧前往救治。白鲟再不能少,这一条白鲟或是挽救白鲟种群的希望。经过抢救,白鲟恢复健康重回长江。“放归长江时,我们给白鲟戴上一个追踪器,同时找来一艘船跟随白鲟,以期找到白鲟的产卵场。”然而在大年二十九,船不慎触礁。螺旋桨受损的船无法动弹,而白鲟渐行渐远。接收器没有了“嘟嘟嘟”的声响。科研人员四处寻找轮船配件,可是商家关门闭户,遍寻无着。岸边不时有鞭炮声在响,危教授却感受不到半点欢乐。正月初二,船终于修好,白鲟却不见踪影。自那以后,再无人见过白鲟。

当被主持人问到是否仍对白鲟重现抱有希望时,危教授说:“先把我们身体养好一点,活长一点,说不定还能见到白鲟,现在技术已经成熟了,只要再有一条,就能恢复白鲟的种群数量。”

除了对长江里的鱼爱得真切,危教授身上还有另外一面。伴随着危教授的演讲,大家不仅了解到了长江生态的现状,还通过照片认识了许多形态各异、漂亮别致的鱼。而这些栩栩如生的照片,竟然都是危教授自己拍的。危教授在现场大方分享自己的拍鱼心得,主持人直呼,“您应该开一个‘水产摄影’专业!”

“十年禁渔”后,长江将会是怎样一幅图景?危教授透露:“在全面禁渔之前,部分保护区已经先行禁捕。很多短生命周期的鱼,比如‘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鲚,种群数量都在慢慢上升。这证明禁渔的效果已经慢慢在显现。”近年来,长江沿岸的乱象得到了整治。原先沿岸的很多非法采砂场也都被取缔了,长江水质也越来越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长江“十年禁渔”的保障下,每个人共同努力为长江生态付出,在不远的将来长江也一定能恢复昔日的辉煌。到那时,说不定与我们“短暂告别”的白鲟,又会回到长江的怀抱里。

来源:CCTV节目官网

转自:中国水产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4024974号-1    版权所有:休闲垂钓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凯晟通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562106